1 g- |( N2 k- z q. Q# O# S) A! ]0 W3 e: R4 W: r
2 E9 U/ P' e2 Q
3 j, {/ G- b, ` G 石油世家出生的布什与靠石油发迹的皮肯斯在维持高油价方面的配合是相当默契的,这才是本轮油价高企的最直接原因之一。皮肯斯出生于1928年,一辈子同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靠石油起家,借石油发迹。>>>& ~" x( W w; |- h. J2 U/ i! @! W
: M- ^) d: B6 U, `/ y' J3 C3 k. J
( K4 j: a/ w4 a' _. Y; x* ^& `% N$ E9 y d2 u" N
国际石油炒家们的20041 t* N0 I% H+ r% u' A3 h
$ X( P0 K) T" r* t5 }; c& Q, g2 B8 n5 ^' P( o9 z
" i# H+ ]& C" B5 l0 g. [8 I$ Y ( I; }! M) [* P 今年以来油价上涨过程中的一大明显特征,就是油价没有像以往那样涨涨跌跌地反复,它几乎是在直线上升。这一特点正是投机炒作的充分体现。自今年初以来,对冲基金在油市的炒作为其带来了巨额暴利,令大型国际投资银行及其他金融炒家眼红,他们也纷纷加入炒油队伍。据报道,英国的巴克莱银行、美国的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如今在伦敦金融城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石油投机商,荷兰银行还建立了专门的石油投机交易团队。>>>" P3 S# @" f0 q/ f( o6 z8 L
% `9 j P. I2 z) p9 D% M. r# B0 t) I. G" |7 W# F
# e5 p9 e: O; O, n! Y' ^6 ]1 j' x
$ ?: U |8 K9 l7 l a 油价投机仍未停止 ! `$ L3 b. @- G3 G- `) g5 O& I1 O# i
4 P" c1 ^ ^$ y7 ?
$ k9 r) N; N. O. L* o" v # e8 ^9 c" X1 ?% ]4 i0 S% A2 s' w 现在石油期货市场同当年网络泡沫形成时期非常类似,许多对石油期货一无所知的投资者也迫不及待地卷入这一市场。问题在于,谁也不知道这个泡沫何时破裂。>>>+ w* s8 I- \" }( A, R4 y' w
. b4 ~2 k; C9 E3 W5 D
; `$ v( {7 F% j' }* l
+ q9 W# K0 k3 D# p7 E
4 l* o) G6 A, k b* r 油价上涨 中国别慌& Q4 {7 K" l! n" K! [7 }7 _- y' k% u3 g/ ~
, }% q3 Y$ O5 x: T 3 [& Y0 K2 z, x6 R- r ' e; c& C) f, Z- t F( t) p9 ]8 g7 H/ e4 c* E- ?2 X! q, \8 l
面对石油涨价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难道中国真的无路可走,只能委曲求全、任人“宰割”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国际石油“大鳄”所犯的重大错误是,忽视了中国在煤、气替代上的巨大潜力。中国应采取四大对策。>>> 3 X/ N5 Y! p' ~ 5 c* b3 X$ B- p1 N: c! ?" e作者: cat 时间: 2004-12-6 11:43
“油神”登场" |, U$ E% E& V% K5 G/ i' D 作者: cat 时间: 2004-12-6 11:44
石油世家出生的布什与靠石油发迹的皮肯斯在维持高油价方面的配合是相当默契的,这才是本轮油价高企的最直接原因之一。 $ W z) k A% m+ y* q) v ( z+ I9 y1 t/ z% a" [ 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买空卖空、大进大出的众多投机者中,得克萨斯州石油大 - r3 q$ |# l9 p! v
王皮肯斯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业内人士认为,世界油价在过去一年中持续狂涨,与皮肯斯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的带头炒作投机有着直接的关系。 * U0 K* m9 P* h) `+ ~* M
* _$ `3 Z! ~; R+ v# {! Y
进入2004年,皮肯斯将投机目光转向石油期货市场。今年5月19日,皮肯斯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大胆预测说,世界石油价格在回落到每桶30美元之前将会涨破每桶50美元的大关。当时,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石油价格为每桶40美元左右,而市场专家的平均预测是今年第三季度为每桶35美元,到第四季度下降到每桶34美元。 3 j3 [1 I- T2 H& u; ?/ q3 t, l 3 S, W( v& S$ G 结果,皮肯斯赢了。油价在随后的几个月中上涨到每桶50美元。皮肯斯乘机在市场上抛出,结果获得了约7亿美元的投资收益。 * F R) l1 c% i5 _7 u+ d5 Q( Q! O
与石油结缘 : R$ v; p+ c* z$ e! g9 Q; w+ U) W0 _7 y4 E2 B
皮肯斯出生于1928年,一辈子同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靠石油起家,借石油发迹。 7 Z; _0 N! p4 _& C* I5 J* n& c6 f) U! ~9 l2 A4 T0 Q2 w
据说,皮肯斯找的第一份工作就与石油有关。皮肯斯早年就读于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地质专业系,1951年大学毕业后先是在一家炼油厂实习了一段时间,随后跳糟到菲利普石油公司从事地质勘测工作,月薪只有区区290美元。然而,长期野外工作生活很快让皮肯斯感到枯燥厌倦,他于是在1954年离开菲利普石油公司去做石油经销商。 9 }8 d0 e8 t: l
, Y+ _8 i: ~! W, z; h3 f 然而,一直想自当老板的皮肯斯似乎不甘心就这样给别人打工,所以在1956年向人借了2500美元,加上自己的积蓄,同另外两个伙伴合作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公司--石油勘探有限公司,28岁的皮肯斯自己出任董事长。/ x, g3 O6 I7 m$ l
, C; U; y" i5 C9 u 石油勘探公司创办初期,资金严重不足,因此也就没有能力自己去钻探油井,只能依靠出售探测到的矿井信息并收取一定比例的矿井收益来维持公司的日常运作。 2 N' ~4 e C% m- c' B1 J5 S. P2 V" x/ _6 }5 L$ a0 H$ b' C
1958年对皮肯斯来说是时来运转的一年。这一年,皮肯斯说服阿马里洛市的一批投资者出资让他的石油勘探有限公司钻探所发现的矿井。皮肯斯没有让这部分投资者失望,石油勘探公司在随后的16次探测中共发现了8个气井和一个油井。皮肯斯赚到第一桶金,并因此而名声大振。7 }8 n3 x- b8 E q" X, i5 L; x5 K$ T1 v
, J0 K/ c6 |4 {: \! [; S L
1963年,皮肯斯原先的合作伙伴声称要出售所持有的石油勘探公司股份,而皮肯斯手中的资金远不够买下这些股票,但又不愿看到股票落入别人手中。好说歹说,合作伙伴同意皮肯斯用三年时间分期付完这笔巨款。不过,合作伙伴威胁说一旦皮肯斯不能如期付款,他就可能会谋求接管公司。* E! }* H: q# H' r* P1 O: {
6 Y% T5 u/ F5 s s; C! m6 x# }1 j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皮肯斯为筹集资金而大胆决定将石油勘探公司同埃尔特尔石油燃气公司合并之后一起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名字也被改成了梅沙石油公司。不想,梅沙石油公司上市不仅获得了足够的资金,而且也促使公司的业绩稳步增长。5年以后,梅沙石油公司的总收入达到620万美??皇杖胛?50万美元。2 r8 x; o) ~; I K 作者: cat 时间: 2004-12-6 11:44
从石油家到金融家的变幻 7 K9 W! O6 k; o. ^/ r) j) T ) D: O5 G* w; E6 i. h! e/ [" F 到1981年,梅沙石油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较具规模的石油公司,资产总额超过20亿美元。但是,由于当时石油市场供大于求,油价持续下跌,梅沙石油公司因此而陷入困境。精明且善于投机的皮肯斯意识到直接从事石油勘探开采业务已经油水不大,因此开始瞄上其他大型石油公司,开辟了靠恶意收购其他石油公司赚钱这条新的生财之道。 8 k* m1 O/ i; e# u
) m4 c) S* {. i! \$ k 当时,皮肯斯往往将目光锁定在那些因经营不善而出现危机的石油公司,尽管对方的业务经营规模比自身强大许多倍,但他仍敢于发起挑战。当年受到皮肯斯威胁的企业包括城市服务公司、海湾石油公司、美国石油公司等大名鼎鼎的石油巨头。# [( J7 p8 g& u7 }+ N9 ^' b4 I0 }# b
1 ]! u! g. h" N4 n 皮肯斯惯用的手法就是通过先买下目标公司的部分股票后威胁收购该公司,并且通过人为炒作来抬高有关目标公司的股价或最终迫使目标公司以高于市价的价格回购其所持的股票。的确,皮肯斯几次大手笔的恶意收购炒作让许多石油公司的老总兔死狐悲,他也因此而获得了“公司猎击者”、“蓝筹讹诈者”等“美名”。《金融世界》杂志当时就这样评论过皮肯斯:“他已经从一个石油商变成了金融家,在华尔街掀起了一股狂潮。”; T, D! e7 `. o/ s1 o& O8 Z- i. ~# l
/ k. n5 L4 h) y/ x8 @
皮肯斯第一次大手笔出击便看上了规模相当于梅沙公司23倍的城市服务公司。 ' i' V) b8 s2 F) e3 @5 t. f2 `
1981年初,皮肯斯拥有城市服务公司价值400万美元的股票,约占城市服务公司股权的5%。皮肯斯先是向城市服务公司管理层提出合并的要求,在遭到拒绝后就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展开恶意购并。接下来,双方就购并与反购并展开了长达一年半的拉锯战:一方面梅沙公司摆下咄咄逼人之势,提出要收购城市服务公司51%的股票;另一方面城市服务公司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在皮肯斯采取购并行动之前提出了收购梅沙公司的计划。. ?3 e3 S( }& Y' q! ^ s
1 R% u( y: }2 ~9 D
城市服务公司此举使皮肯斯一度陷入有可能失去梅沙石油公司的被动境地,就连媒体当时也将皮肯斯描述成一个失败者。然而,双方的收购计划最终都没有成功,城市服务公司最终被西方石油公司购并。' Z+ O3 |' F- x; ~- N
$ S1 | J2 ?3 c
然而,这个结果却是皮肯斯所愿意看到的,因为他虽未能成功收购城市服务公司,但经过此番购并与反购并的炒作之后,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涨了好几倍,皮肯斯最早持有的400万美元城市服务公司股票最后出手时竟膨胀到3000万美元。 . H! [3 ?/ N& J. K2 H9 E + ]7 x0 R) w6 J8 H 在炒作城市服务公司尝到了甜头之后,皮肯斯又将目光瞄准规模更大的石油公司。1983年9月,皮肯斯公开宣布拥有海湾石油公司的大量股票。当时,海湾石油是美国六大石油公司之一,年营业收入高达300亿美元。皮肯斯相中海湾石油是因为他发现该公司经营不善--海湾石油在石油勘探中投入大量资金但收效甚微。 5 k( b# U3 X3 t3 }. M1 x1 Z/ Z9 T& C0 m5 U
在1983年以前,得益于较高的油价,海湾石油尚能维持日常的现金流量,但油价不断走低海湾石油的经营陷入困境。此外,由于国有化及政府监管过严,致使海湾石油获得的石油储藏量减少,结果海湾石油股价被低估。这自然也就成了皮肯斯大量购进海湾石油股票的主要原因。 & w- o" c% {1 F* O7 j# W 9 G! ]$ v; a6 e% u) Z 对石油行业研究较深的皮肯斯意识到美国整个石油工业结构都应重组,因此决定先拿海湾石油公司开刀。3 H3 V F1 v! ?5 h
# X3 t: `! S% K4 x 为此,皮肯斯成立了海湾投资集团并控股11%。作为海湾石油最大的股东,海湾投资集团要求海湾石油用部分国产石油和燃气资产成立一个特权信托。但是,海湾石油管理层拒绝了建立特权信托的建议,并且要求各股东投票表明自己的立场。海湾石油管理层甚至明确告知股东皮肯斯有恶意购并的不良记录,并表示所谓特权信托只会削弱公司实力,只能让少数股东得利。 5 U c: t& U4 S* V' B& a1 p* Y8 P# Q+ ]& F
1983年12月,股东投票结果显示海湾石油管理层以微弱的优势获胜。随后,皮肯斯即提出要购并海湾石油。为阻止皮肯斯的购并,海湾石油管理层向皮肯斯提出一个“绿票讹诈”建议,即由海湾石油公司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回在皮肯斯手中的海湾石油股票,但却遭到皮肯斯的拒绝。1984年6月,海湾石油最终被雪夫龙石油公司以132亿美元的价格购为己有,成为当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公司购并案。在这次购并中,海湾石油的40万股东共获利65亿美元,而皮肯斯手下的海湾投资集团获利则高达7.6亿美元。 0 W: d5 D+ j* s9 k& d
% A; ^8 a$ \+ y) G- w9 r+ _# w8 A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企业购并市场上,皮肯斯是一位靠杠杆购并起家的令人生畏的“公司袭击者”。皮肯斯称自己善于利用股东权利来对那些经营不善的公司进行施压,但其他人则认为皮肯斯是地地道道的“投机商”和“麻烦制造者”。从1982年到1986年的四年间,皮肯斯通过这种方式为梅沙石油公司赚取了十多亿美元的利润。截止1986年9月底,他的个人资产也增加到1.07亿美元。 - V$ m, V" o& L7 A, c* q1 z 作者: cat 时间: 2004-12-6 11:44
痴迷投机炒作 8 w. F ?: ]2 w$ x5 m- ?. E% y. F+ c0 @: c8 n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1996年,皮肯斯因在天然气价格的一场豪赌过程中下错赌注,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结果这家靠威胁购并其他公司起家的梅沙石油公司最终却被其他公司购并。皮肯斯自己也不得不离开梅沙石油公司。! o; }9 u- x ]5 }9 x
( B( f! Z+ x6 X# m) M1 ~ 不过,在失败面前,皮肯斯并没有躺倒不干。他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要退休,我就是喜欢工作”。皮肯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7 L/ g* g' v" W$ i5 w L 2 d. p/ d7 c2 k+ B$ T: L2 c+ D9 \ 投机带来的强烈刺激令皮肯斯对投机炒作着迷。1997年,皮肯斯建立了BP资本公司,下设BP资本能源商品基金和BP资本能源股本基金这两大基金。皮肯斯建立的能源投资基金实际上就同其他对冲基金一样,将从富有投资者那里获得的巨额资金在能源期货市场上对石油、天然气、取暖油及汽油等商品进行豪赌投机,以为投资者带来巨额暴利。 ' W4 A8 s- N5 Z' r5 b0 {3 O5 w2 a
# m; l! b! Q: X- J6 o8 i% A 然而,也许是由于初次进入能源期货市场经验不足,皮肯斯的BP能源商品投资基金在1997年和1998年两年中的经营状况十分糟糕,出现严重亏损,基金资产大幅度缩水。皮肯斯本人在BP能源商品投资基金中的投资资产金额由原来的3500万美元缩水到2400万美元。2 X2 n) c! h: U1 J4 i* a- i" F
; D. n5 R* m7 u# I1 c, v3 Z; h9 S
投资大户西蒙斯于1997年在BP资本能源商品基金中投资了500万美元,到1998年曾经缩水到40万美元。西蒙斯称他当时就担心自己所进行的这笔投资有可能会颗粒无收。然而,在随后的五年中,皮肯斯不仅帮助西蒙斯把本捞了回来,而且还使他获得了1.5亿美元的投资回报。西蒙斯因此而对皮肯斯大加赞赏:皮肯斯对石油行业及资本市场的熟悉了解程度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 # |& W. `5 u7 p' r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