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行业社区

标题: 油价大幅度下滑 人为操控之疑 [打印本页]

作者: CGRWW    时间: 2006-10-17 11:00
标题: 油价大幅度下滑 人为操控之疑
管清友   中国社会科学院  4 b: x/ i. C8 ~5 S% A

- \& C  M$ Q" R, h+ B9 u' p0 L1 L) N  b' O/ r; w
  国际油价近期大幅度下滑,跌幅将近24%。短时间内突然大跌,令人怀疑是否存在人为操控。但“谁在操控国际油价”却是个一时很难回答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恐怕首先得明确两点:
, {2 y) ?8 ~; B. Y% {
# f  A: C: A/ q: N# S5 p  其一,国际市场的油价可以被操控吗?油价波动的基本决定因素是国际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油价能否被操控就要看除了供求因素之外,哪些因素造成油价“不正常”的波动。但因为在供求之外有很多非市场因素可以影响油价的波动,比如季节因素、战争等等,因此人们实际上很难区分油价“不正常”的波动是否来自操控行为。也就是说这是明显的有事实无证据“疑案”。比如针对最近国际市场油价暴跌,就有人指摘布什政府操控油价,以应对来自民主党“控制油价不力”的攻击,为11月份的中期选举做准备。但老布什执政期间担任美驻沙特大使的沙斯·弗里曼却认为这仅仅是猜测,“幻想症对于美国人而言就像苹果派那样稀松平常”。笔者以为,在短期内油价确实是可以操控的,但长期内操控油价并非易事,几无可能。即便市场主体试图操控油价,也需要顺势而为。3 H- E/ R8 Y7 B: F

# u/ H/ e% K; f3 ^3 ?- p2 U; G9 O1 Q  其二,谁有能力操控油价?一般来说,有能力操控油价的市场主体有三个:出口国、进口国和相关国际组织。能够操控油价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有足够的国际影响力;二是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包括进口份额和出口份额。从目前世界能源格局来看,沙特等石油出口大国、美国等石油进口大国以及欧佩克和国际能源机构等国际组织都具备操控油价的能力。国际市场的油价是一个系统,它反映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方式的定价权和标价权。目前国际市场的油价主要包括欧佩克官方价格、非欧佩克官方价格、现货市场价格、期货市场价格、易货贸易价格、净回值价格和价格指数等等。欧佩克官方价格和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价格是公认的价格标准。石油出口国可以通过调整产量来操控油价,而石油进口国则可以通过释放储备或库存来操控油价。不过,从油价波动的历史来看,欧佩克和国际能源机构由于存在集体行动难题并不总是能够协调一致,因此国际组织操控油价失败次数多于成功次数。有能力操控油价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市场主体:投资基金。投资基金由于数量巨大、流动性强而很容易通过做多或做空来操控石油期货价格。事实上,本轮油价的暴涨在很大程度上就有投资基金炒作的影子。
+ a# \- H& Z5 T8 B" ^1 {/ r& W4 ?, n
  无疑,山姆大叔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是最大的。首先,由于美元是国际市场石油交易的标价货币,因此华盛顿掌握着油价的标价权,白宫可以通过调整美元政策来影响油价。其次,美国可以通过对石油出口国施加政治影响来达到操控油价的目的。比如美国和沙特曾经联手压低油价,导致1981年以后的十几年国际油价处于超低水平,对苏联解体起到了重要作用。再次,美国可以通过国内的金融集团、能源生产集团以及政府的战略石油储备来操控油价。《华盛顿邮报》最近总结了当前流行的布什政府操纵油价的四大“阴谋论”,并认为正是这些因素导致石油市场的价格变化莫测。而这些“阴谋”的目的无一不是为了共和党的中期选票。
: C& T0 m6 [' @5 z. v) N- C: w
( K4 w" F5 @2 n: v& c  |  油价究竟有没有被操控,可以通过比照往年秋季油价波动的情况得出结论。每逢秋季来临,油价总会有所下跌。因为美国夏季飓风等不确定性因素消失了,投资者对石油供给的预期比较稳定。纽约商品交易所2003年以来的石油期货价格显示,秋季油价下跌的幅度一般在22%至25%之间。到目前为止,油价从每桶78.4美元的最高点跌至每桶58美元(近期又有小幅提高)左右,幅度不到24%。所以这次油价下跌如果从季度因素考虑,完全属于正常现象,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其绝对量的下跌超过了人们的预期。
3 E5 U: x0 m# m; ~3 T
  R" s0 f+ F8 g/ K, s  笔者的判断是,此次油价暴跌的原因在于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低油价周期即将到来。而美国政府和国际投资基金则借跌势继续打压油价。布什政府为了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极有可能对沙特施压以延缓欧佩克减产的时间,而投资基金则在油价下跌时大量做空以牟取暴利。但这种“操控”行为仍然是顺势而为。) F( s9 e7 @) _' t8 ?- ~

4 K' b. y# B' d  所以,从长期来看,“谁在操控国际油价”可能是个伪命题,决定国际油价的依然是市场的供给和需求。6 |1 p- \0 T& C4 `; ?

  J8 Q$ x! _5 S0 W7 q0 ~" D8 ? 8 |7 h/ |, P/ G2 t% Q7 e- ]

作者: CGRWW    时间: 2006-10-17 11:02
舟山跟进$ ^# Y% k* l* N: x: D8 o! Y
& `* l" |& q, w* g0 \- l$ E# i
  国际石油市场关注已久的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终于在上周拉开了大幕。
1 u& K8 u8 K; ^0 H
1 Y+ e5 K0 J0 Q, t9 D2 I  10月6日,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在北京一个能源会议上透露,中国已开始向镇海基地注入原油。% Q4 q5 Y4 m! r# D3 {7 s7 H! \$ ?
4 k) |. N& v$ n
  继镇海油储基地之后,舟山油储基地也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开始注油。
6 r: u1 ]& A7 u2 f/ g8 t
, R& C3 s/ \4 L2 o5 g  镇海是四大基地中第一个建成的。出于维护石油安全的考虑,国家在2003年就圈定了包括浙江舟山、镇海、山东的青岛和辽宁的大连,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
8 n* f6 j2 e: [
$ y6 \# m2 T  Y6 b  此前,中国的石油储备一直依赖于两大国有石油公司的商业储备,只能维持23天消耗,而美国的储备足够用90天,通过目前的四个石油储备基地,中国石油工业安全周期有可能达到30天。
& {& ~. T9 e3 l4 [. W# v  L9 ]5 d7 L0 i3 X8 f
  10月12日,舟山石油储备基地的负责人通过电话告诉本报记者,舟山的一期120万方的工程计划今年年底建成,之后就可以投入使用,进入试运行阶段。  J* q5 G3 E6 w% {" k. A- X
+ k8 f1 [" ~) H# w9 J$ c1 i( k
  据他介绍,镇海那边已经开始储油,规模大概为500万方,舟山的注油将在今年年底开始。他说,他们目前只管建设,至于油怎么来,怎么储备,那都是国家的事情。现在一切都还是刚刚开始,性质还不是那么明确,但储油资金肯定是国家出的。
/ @/ B+ {5 S& J, {3 k2 w' g! O+ v2 B# M, e- m' T2 u! B1 R
  据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景东升介绍,战略石油储备的运行模式可概括为“政府所有和决策,市场化运用”。战略石油储备由政府所有,从建设储库、采购石油到日常运行管理费用均由财政支付。国家石油储备委托石油公司经营,对石油储备基地的后勤管理和服务也可能委托石油公司来运作,涉及储油数量、方式和时机等将由国家石油储备中心负责。
% d' }% j- ]& X% k
+ B2 T: j& y8 z$ c  今年年底之前,镇海和舟山的注油早在计划之中。早在去年8月份接受本报采访的国家能源办相关人士就表示,第一期的四个基地的总投资超过80亿元,其中的镇海和岙山基地在今年就可以建成并注油了。
1 y  i" g+ h, Q# N* ?
2 f+ y5 m4 M& I% H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人士说,注油了这非常正常,罐子建好了理所当然就应该注油,正如先建码头再建石油管道最后建好油罐后就应该马上注油。3 M! |  v: v, K% N+ X
* p4 d2 S1 O4 a" d. R) x* s
  注油不可能很快
# t5 Z# S# @" [- O
7 b$ P  e  s" D& L  “注油的进度,还得考虑实际的经营情况,应该不可能一下就注满。”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一位人士向本报表示,一艘船就30万吨,注满一个油罐就得好几亿。
; Y9 H+ b* M: K; d' c* W2 ]7 y0 l. l
  他说,这次注油只能算是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并不意味着就启动了石油储备战略;这完全是正常的企业行为——因为企业也得考虑经济效益,逢低进入,而现在油价短期来看价位较低;虽然此批油源来自国内,但总体上储备油源还得靠进口。, A$ Q/ S) m# a, F. \1 k8 C

! l1 `2 c5 k, v% x8 Y0 i  这次注油并非传言中的俄罗斯原油,而是国内的石油。0 D& {5 g5 I+ P: s& g4 m
: D4 f9 z7 U" N% s$ ~/ E
  国家发改委一位人士证实了这一点,他同时表示说,至于为何不采用像有些人建议的期货交易?国家的担忧是期货存在很大的风险。中国在1998年油价低的时候,曾在17美元时锁定过一次,可最后现货跌到十二三美元,但还得照单买;不过,这些都是企业行为,政府的干预还到不了买油的环节。9 z2 S* x: x' p% Y0 D
; V# I, S& m1 \/ T/ j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说,国家将支付一部分资金,如果储备油源来自国外,将动用外汇;如果是国内的话,就是国家财政的事情了。; s/ u, n5 e* v6 y
1 P/ R2 l$ y5 y1 T
  中石化集团一位人士说,目前市场预测油价还是处于下降趋势;如果大量购买,必然会引起国际油价波动;目前在少量注油,有货到了镇海储备库。+ r# N7 |9 a% T# T
& X+ d2 O3 y. x: p
  但据他的消息,目前主要油源还是靠进口,但也不排除国内油源。& Z4 B* i3 K* C! A, W4 s- |$ l, x
. |, t' f3 v5 X/ }3 f; p
  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光说,中国需期货与现货相结合,应制定期货运作机制。现阶段应利用国外石油资源,适当保存国内石油资源。通过国际贸易,最好引进资源国到中国建炼厂。目前沙特、科威特已签订了相关协定,俄罗斯也表示了这种愿望。这样可以达到资源国与消费国双赢的目的。. ]; d( K& J5 O8 C& A

作者: CGRWW    时间: 2006-10-17 11:03
"国际油价昨天创出今年最低"的消息今天在中国各大网站被置于显著位置,吸引了无数双关注的眼睛,并引起众多关于国内油价是否应该下调的种种议论。
# p" L' _' A+ t& [/ E2 T. j* v3 L: k  T; B1 d) l% V0 j, O. w9 |
  客观地说,自国际油价猛跌两成以来,中国油价尽管至今仍然"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但是却日益面临着民众日益强烈的下调期待,其"跟涨不跟跌"的做法备受质疑,处于极为难堪的境地。. R/ O0 o& `$ O7 G- \; C, K: M
  几年以来,中国油价连续多次上调,一路升高,仅以九十三号汽油为例,几年时间价格已经上涨了一倍半以上,这些涨价的理由是:国内市场上的石油大量是靠引进国外原油加工而成,遇到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上调是顺理成章的。: z* X; v1 X1 f9 Y' R8 {
  因此,民众对此还是一直抱着宽容、理解甚至支持的态度,尽管期间难得见到几次降价。但是,遇到国际油价下跌之时,国内油价怎么办?正常的理解是:"下调啊"!可是且慢,有关方面或人士又有新说法了:
$ d% q# z- n3 G) y3 \  为了与国际油价接轨,还要等待国际油价上涨,所以不能下调油价;目前国内市场油价还低于外国市场油价,所以不能下调油价;为了保持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不能下调油价; 现在国际油价并不稳定,须等国际油价平稳后再做举措,所以不能下调油价;国内石油企业需要大的利润空间来进行技术研发,提高炼油能力,实现节能降耗,提高规避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所以不能下调油价等等。
+ c. E) b- V. G2 H$ x4 t  这种涨价有理、涨价之后坚挺不降也有理的"跟涨不跟跌"做法,在民间激起怀疑和不满的声浪,上述种种"不能降价"的理由,几乎都遭到批驳。河南一家媒体刊登文章说,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水涨船高,说变就变;在国际石油价格下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岿然不动,呆若木鸡,这种做法存在明显的漏洞,是没有说服力的;海外上市企业,想依靠政府定价之手,来提高炼油、规避国际市场风险能力,这简直太可笑了。
  B- G3 v) j% T; V' y( M" u$ s. J  北京一家媒体刊登文章说:国内石油企业就该暴利?石油企业本身已经是够暴利的,各种经济榜单都可为这一判断作证---单就与国际石油价格只接涨不接跌而言,此类"政策性暴利"就非一般国外石油企业可以享受。天津一家媒体刊登文章说,据报道,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商今年上半年至少赚了一千一百六十亿元---这还是在油价上涨的宏观背景下实现的,那么,今次国际油价大跳水下相关的账单怎不见有人来清算呢?
2 j  f8 D  }2 Y4 W0 z6 O- P& U  山东一家媒体刊登文章说,国际油价三个月跌了近四分之一,国内油价至今按兵不动,"跟涨不跟跌"就是与国际接轨?中国石油进口量大,专家目光如炬地看到了价格缺口,但不知能否解释在明显赔钱的情况下,为什么上半年国内三大石油商仅"暴利税"就要缴一百六十亿元?广东一家媒体刊登文章说,油价问题上,现在是寰球同此凉热,但中国却独独例外,看来,下次油价上涨时,再拿要与国际接轨--而且只是拿与自己有利的数据做辩护,可能就显得很无力了。' a# f2 ?2 {8 q- ~; k! W8 l5 m
  上海一家媒体的文章说,国内油价从表面上看虽然低于国际油价,但是,一旦考虑到税费等因素,国内油价并不低。早有专家指出,美国汽油零售价已经包括所有税费,中国的汽油零售价格如果算上养路费等各种税费,其实比美国还高。国际油价有涨有落,国内油价也应该有涨有落,这才是真正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态度,如果价格只涨不落,算什么与国际接轨呢?"国内油价没必要下调"的论调,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建立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机制的重要性,否则的话,有关利益主体是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利益诉求的,他们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公众的利益必然被忽略。% A% q  z3 z# ^% M$ I7 x& \
  一家中央级媒体网站发表的文章说,油价接轨不能涨得灵敏、降得迟钝 。国内石油行业的根本问题在于垄断,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是改革的唯一出路。如果回避根本问题,甚至还要在垄断基础上维持不合理的高价格,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社会公平都是不利的。
5 }- y, ~$ X& m# y+ n  但是,尽管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备受社会舆论质疑,有人还是透过媒体放言:国内油价十年内还将"跟涨不跟跌",国内油价不会随国际油价下降。那么,中国油价"跟涨不跟跌"到底是耶?非耶?难道真的成了"雾里看花"吗?  d) p- p% ^+ F/ ~. c2 \8 A7 O

作者: blongwen    时间: 2006-10-17 11:05
经济的大方向,是应该多关注的!
作者: CGRWW    时间: 2006-10-17 11:07
丁苯胶市场点评
6 E7 e6 I+ |) B9 x- B' o& O9 x6 a: ^5 w( v3 B# Q, V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丁苯胶市场行情整体走稳,下游仍以观望为主,受天然胶行情走高的影响,市场交易气氛有所好转;松香主流报价在18000-18500元/吨左右。其中,福建丁苯胶市场行情基本持稳,市场交投情况仍然不太理想,当地吉化松香胶主流价格在18200-18300元/吨左右(带票),齐鲁1502流价格保持在18400元/吨左右。广东丁苯胶市场行情继续走稳,当地吉化松香丁苯报价持稳在18500元/吨左右;齐鲁松香报价多在18700元/吨左右,实际成交价稍低,少量充油胶价格在16800元/吨左右。厂家方面:今日,中石油华北销售分公司对吉林石化松香丁苯胶1500、1502报价持稳在17700元/吨(华北库提价);对兰化充油胶1712报价在15900元/吨(华北库提价)。
) \. n! e$ e7 F* b1 p7 e% m% Y% O
作者: 秋哥    时间: 2006-10-17 16:42
我以为是松脂油哦
作者: 纵情任性    时间: 2006-10-17 16:46
假如中国现在在57,8 美圆的价格上大量进货,万一继续跌怎么办.套死全中国?
作者: 彩色片181    时间: 2006-10-17 22:04
应该及时建立我国的石油储备机制




欢迎光临 华讯行业社区 (http://114.55.30.17:8025/)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