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华讯行业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1|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皮挨刀剐 漫山松树泪流满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4-4 12: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
7 o( g. |8 F7 i+ Q: }7 ^$ P2 B. c
  N0 k4 V: [  j  涪陵区青羊镇大山村村民老胡前几天和老婆狠吵了一架,因为他不同意广西人在松树上剥皮“刮油”。& {2 M9 f' Y' g4 b% C

& R! c* M0 G/ E! z7 G  x& W$ u9 M8 C  今年3月初,大约500名广西人来到涪陵区,其中青羊镇来了80多人。他们带着镰刀和刮刀深入松林,给当地平静的生活掀起波澜。“每月刮树1500棵”
5 a' n0 [) ~) o, f
2 \6 U5 |7 c) ]: n: ?  昨下午,记者在青羊镇神仙桥附近一片松林里,见到正“刮油”的广西人张小金夫妇。. u4 b* q# ?  Q' }9 Z
- ?# y% m! i6 r' P
  张小金称刮一棵树为“一刀”。 # d- A% F0 H9 U* N

4 W( `' J9 z6 m+ n+ Q  U  7 \6 h* b0 Q% \. H
6 \- d8 \8 {: _3 K4 K" h8 K
他说:按以前的速度,每月可割1500“刀”。“今年3月初来重庆,由于前段时间气温不高,不出油,所以没经常出来。到昨天为止,我和我妻子才割600多刀。”
  s1 V: T6 p3 D, G5 I- t3 x
2 x+ m) c1 R( {# M9 `  张小金称,和他同来的老乡有500多个,部分老乡把孩子也带到了这里。青羊镇政府对面一家旅馆老板昨天向记者证实:刮油的人的确来了很多,他们的头儿经常在旅馆住宿,其他人则零星居住。“开刀见油”# p0 r) d, L" L# h. q

: C$ c  k5 S& T0 }  张小金夫妇至少带了5把镰刀,一般选择碗口粗的松树下手,先从树干两米左右高的地方挥刀,往下刮1米左右,剥去2/3的表皮,露出白花花的树干。然后在裸露的躯干中央,用刀划一个“丫”字形切口。切口大约1厘米宽,1厘米深。切口下面,再用刀砍出一个月牙形的更深切口,用竹签钉上张着的塑料袋,接滴落的松油。0 o& o8 ~4 X  c/ x6 M. I
( d! X3 N% R: q! _; N
  天气晴朗时,松树可以开刀见油———记者昨天看见,一棵松树被刮2分钟之后,就渗透出白色汁水,亮晶晶的如同眼泪,顺着伤口往下流淌。2小时之后,汁水变成淡黄,全部流进塑料袋里,积累成拳头大小的结晶。& j% u( b6 l) A, [# W( O
  |0 v- |7 C5 k  p9 _" t
  从昨天开始,张小金将每个月到山林里巡视一次,把这些结晶收回来,以每公斤1元左右的价格,卖给涪陵豪鼎公司。该公司准备用此生产松香和松节油。目前工厂正在筹备,还没开张。一棵树刮8年
; ^2 ]' K! H+ H/ Y6 O/ J2 y: O3 a/ M! B
  实际上,张小金们要完全融入青羊是困难的。大山村部分村民接受了他们开出的刮油补偿价格,而老胡等村民则坚决表示反对。- X* q" d) V! z) o8 @7 K8 C/ S0 b
3 X6 _/ ?: N0 s; b% l
  老胡对记者说:他们刮一棵树,一年才给我们8毛钱补偿。树被刮了之后,虽然一时半会不会死,但肯定要停止生长,变成“老头树”。道理很明显———树皮被削,水分和养料咋上去?我们这一带土地贫瘠,松树长起来不容易啊。
% `. u( T$ u; N8 @" s( n- a2 Z  S. d& i9 V
  张小金对记者说:“刮油”不会影响树木生长。一般说来,一棵成熟的松树可刮8至10年。他们还强调,只刮碗口粗的树,因为小树不出油,而且经不起“刮”。但青羊镇一带的松树,大部分是酒杯粗细的小树,有的甚至只有大拇指粗细。“环剥会导致大面积死亡”
$ C/ c6 T% o5 r3 l* P
' l+ v* i# f# q, Q- g  记者昨天就此咨询林业部门,有关人士称,刮松油是开发利用资源的一种方式,“但不能乱刮。”
( _/ |' ]1 V+ P- P1 ?+ T$ b; |
- J* P, ~2 P# ?4 A- D% d  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负责人吴登明表示,对胸径18厘米以下的松树剥皮,可能导致树木死亡;环剥同样也会导致大面积死亡;几乎所有的剥皮都会影响松树生长。吴登明强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刮油”,对松树危害不大,但涪陵是全国松材线虫病疫区,森林病虫害比较严重,所以不能乱“刮”。
$ x( ?8 n; X3 Z' Q
( @3 p# z  v7 s' U  记者上网查询得知,“刮油”较多,有的表示默许,有的认为这样做是给松树“放血”。+ s$ R+ Y* U+ g8 Q6 K! h  T2 y$ [% a
) {- W7 Q! T8 f* V. V% K: E) G
  首席记者 刘邦云 记者 史宗伟 报道摄影
. b: ^+ U8 n. N9 \http://news.sohu.com/20060404/n242618759.s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4-4 14:28:00 | 只看该作者
叶子:许经理在重庆吧,看你是河北人吧?
板凳
发表于 2006-4-4 15:22:00 | 只看该作者
这编报导乱七八糟,记者太笨没听明白,当地村民不懂也充行家.笑S,气S不少人了吧.  y# W/ Y3 s0 G' p# ~' B% S
[每月刮树1500棵张小金称刮一棵树为“一刀”。 按以前的速度,每月可割1500“刀”;一棵松树被刮2分钟之后,就渗透出白色汁水,2小时之后,全部流进塑料袋里,积累成拳头大小的结晶。]
% H/ u( y! @3 w8 G! P" B( C( c/ [" C+ T0 \) b* {
地板
发表于 2006-4-4 19:37:00 | 只看该作者
我晕了哟!( d' C6 @! R: `- f. L% N7 H
要是那么小的树也可以割,那我可就发财了哦!(他说:按以前的速度,每月可割1500“刀”。)怎么说的哦,我觉得楼上说的特有道理,你们仔细推敲一下这个记者说的话。9 q" A/ O) t  Q% [3 M
不过如果真像他们说的:(张小金对记者说:“刮油”不会影响树木生长。一般说来,一棵成熟的松树可刮8至10年。他们还强调,只刮碗口粗的树,因为小树不出油,而且经不起“刮”。但青羊镇一带的松树,大部分是酒杯粗细的小树,有的甚至只有大拇指粗细。“环剥会导致大面积死亡”)* j0 [# [+ l* X/ A- S
真只有那么小,我就不赞成咯,那样对生态的影响太大了,不过我想应该不会,那么小的树根本就割不出来油,怎么又有两小时后就有拳头大小的结晶??
7 S: |3 k' t; W
5#
发表于 2006-4-4 20:58: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按大记者的说法,全国的松香厂要关门大吉了——不懂别装懂,胡说八道[em06][em06][em06][em06][em06][em06]
: e6 ?0 P9 h1 ?$ }, |* V
5 L2 w; O. g2 ?' p# E, n
, J7 U6 ^! O5 O! }0 q8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4 21:07:41编辑过]
' {! v/ E/ s4 M
6#
发表于 2006-4-4 21:00:00 | 只看该作者
“大部分是酒杯粗细的小树,有的甚至只有大拇指粗细”——这么大的树也采脂了吗?如果采工不是弱智那就大记者是猪头[em01][em01][em01][em01][em01]不过也有可能别有用心——是“有偿新闻”?或是……??????
7 o; H+ X1 m8 l# W
, P. U! C! q  g+ t' _1 x" e6 k[em09][em09][em09][em09][em09]  h0 X0 d' ~6 h# o  ]" C9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4 21:09:09编辑过]

/ p  ~, J3 q6 p  w5 i
7#
发表于 2006-4-4 23:40:00 | 只看该作者

驳《重庆晚报》的失实报道[原创]

括号里是我驳《重庆晚报》失实报道的内容
7 h9 `/ q9 M5 Z
, S/ j6 v2 U/ e: x( c! Dhttp://www.cqwb.com.cn/webnews/htm/2006/4/4/190429.shtml
  [4 m/ i3 \% a皮挨刀剐 漫山松树泪流满面
9 y* j+ z2 |  e( u4 O-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
  X$ c% D$ d5 ~( C0 U; ^  涪陵区青羊镇大山村村民老胡前几天和老婆狠吵了一架,因为他不同意广西人在松树上剥皮“刮油”。1 }) F! f# ?7 e
今年3月初,大约500名广西人来到涪陵区(涪陵能安下这么多采工吗?我们前几年也到重庆周边县市丰都、秀山等地考察过资源,最多的一个县也只能安下300左右脂农,这几年哪里新增了这么多资源?),其中青羊镇来了80多人。他们带着镰刀和刮刀深入松林,给当地平静的生活掀起波澜(?怎么理解这句话?)。
$ g$ I! W1 b9 |/ U2 L“每月刮树1500棵”
& e$ C  ^6 |% V$ Z/ H6 e7 l  昨下午,记者在青羊镇神仙桥附近一片松林里,见到正“刮油”的广西人张小金夫妇。" h% H7 K, ?8 B( C" l6 t
  张小金称刮一棵树为“一刀”。 # f, ]9 j7 n2 I1 i5 r# F
他说:按以前的速度,每月可割1500“刀”。 (每月只刮1500棵树?真的是广西脂农吗?怎么这么笨还能赚到饭吃?我们的工人采马尾松最少也得1700~1800棵/天,若是人工林湿地松山场好的得采3000~3500棵树)“今年3月初来重庆,由于前段时间气温不高,不出油,所以没经常出来。到昨天为止,我和我妻子才割600多刀。”% R4 I5 m& D3 q5 \
  张小金称,和他同来的老乡有500多个,部分老乡把孩子也带到了这里。青羊镇政府对面一家旅馆老板昨天向记者证实:刮油的人的确来了很多,他们的头儿经常在旅馆住宿,其他人则零星居住。“开刀见油”9 R' X1 [6 U( q8 D( M% T$ e
  张小金夫妇至少带了5把镰刀,一般选择碗口粗的松树下手,先从树干两米左右高的地方挥刀,往下刮1米左右,剥去2/3的表皮,露出白花花的树干。然后在裸露的躯干中央,用刀划一个“丫”字形切口。切口大约1厘米宽,1厘米深。切口下面,再用刀砍出一个月牙形的更深切口,用竹签钉上张着的塑料袋,接滴落的松油。(看这样的描述,营养带留了比较标准,这个脂农还是比较专业的,怎么才每月可割1500“刀”?), ]' Z, m$ k( T# c4 v
  天气晴朗时,松树可以开刀见油———记者昨天看见,一棵松树被刮2分钟之后,就渗透出白色汁水,亮晶晶的如同眼泪,顺着伤口往下流淌(用这样的文字看起来记者是带有某种“色”来报道的——猪狗虫草都是有生命的,不知大记者是否吃饭吃肉?难道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吗?)。2小时之后,汁水变成淡黄,全部流进塑料袋里,积累成拳头大小的结晶。+ s0 q. I/ \2 M* J8 ^
从昨天开始,张小金将每个月到山林里巡视一次,把这些结晶收回来,以每公斤1元左右的价格,卖给涪陵豪鼎公司。该公司准备用此生产松香和松节油。目前工厂正在筹备,还没开张。
5 _1 D7 E0 V5 |* W一棵树刮8年
- j6 D* n! w* \6 `. t  实际上,张小金们要完全融入青羊是困难的。大山村部分村民接受了他们开出的刮油补偿价格,而老胡等村民则坚决表示反对。(林主反对脂农还能采他的树?我们一般都要先和林权者签定合同后才敢上山采脂,难道重庆的林主不会赶他们走吗?可以去法院告脂农呀——大记者应该告诉林农这个基本权利呀)
* X6 |1 {+ J5 F  老胡对记者说:他们刮一棵树,一年才给我们8毛钱补偿。树被刮了之后,虽然一时半会不会死,但肯定要停止生长,变成“老头树”。道理很明显———树皮被削,水分和养料咋上去?我们这一带土地贫瘠,松树长起来不容易啊。(这段话前句好象是对补偿款——我们说的山价或树根价不满意,不知老胡的家人是否答应过或签过合同一类的手续拿树给脂农他们采脂,如果答应过人家,那就应该要履约;若没有,就可以赶他们走人。后面的话明显是不懂装懂——如果真是这样,那国家还会允许采脂办松香厂吗?)3 z; s9 A2 A% q! W/ d" I- x
张小金对记者说:“刮油”不会影响树木生长。一般说来,一棵成熟的松树可刮8至10年。他们还强调,只刮碗口粗的树,因为小树不出油,而且经不起“刮”。但青羊镇一带的松树,大部分是酒杯粗细的小树,有的甚至只有大拇指粗细。(如果连“酒杯粗细的小树,有的甚至只有大拇指粗细”的树都采脂的话,那是要坚决反对的!!!不过听张小金的话,他还具备采脂的基本知识,应该不会去干那傻事,不知大记者有没有发现他们采“酒杯粗细的小树,有的甚至只有大拇指粗细”的树的松脂,如果有,应该立刻举报!!!)
; u! `: r3 x  f! D“环剥会导致大面积死亡”(若是环剥的话,树900%会死!!!)
( M+ X, o6 b) e4 N+ r$ L  记者昨天就此咨询林业部门,有关人士称,刮松油是开发利用资源的一种方式,“但不能乱刮。”7 c: l5 B- r3 a4 I, y( I( F
  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负责人吴登明表示,对胸径18厘米以下的松树剥皮,可能导致树木死亡(我们还没有看到因采脂导致松树直接死亡的报道);环剥同样也会导致大面积死亡(不知记者是否能理解和解释什么是环剥?你看到了脂农环剥松树吗?);几乎所有的剥皮都会影响松树生长。吴登明强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刮油”,对松树危害不大,但涪陵是全国松材线虫病疫区,森林病虫害比较严重,所以不能乱“刮”。
6 h# o. m, G( O  记者上网查询得知,“刮油”较多,有的表示默许(这句话好象有点不通,可能是我的文化素质太低,惭愧),有的认为这样做是给松树“放血”。
+ v9 x7 d( a) F$ ~3 n3 B' i我的猜测:1、大记者可能对我国松香产业不太了解——“世界松香看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松香生产大国,近几年来我国的松香产量一直保持在 60 万吨左右的水平,占了世界松香产量的 50% 以上,采脂方法大同小异。- L4 Z6 Q* n! Y4 I2 y) h& Q7 H! U
          2、重庆各县大部分现在都办了松香厂,其中丰都、秀山等地都是办了好几年的历史了,怎么涪陵采脂的事会引发这么一篇报道?
. @$ g( j- w9 ]$ _, s! |3、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但我从这篇报道里好象看到了某种主观倾向,有很多地方不真实——是故意制造新闻还是有其他因素?
6 P6 w8 f! K. s/ s& e; L
1 z- e) S' [: k# ?+ Y
' M6 z' M: `. c% s  v[/fly]
) W* o' A( U+ m+ M/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4 23:58:12编辑过]

4 j3 i  y$ T& K- Z9 w! @
8#
发表于 2006-4-4 23:40: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太搞笑了,没见过的,还以为是行家呢
# b# U! e" f- W* j* T一个月割1500刀, 喝西北风去吧~,一天一个人至少都可割1500了
9 N$ N& M9 m( x% S0 g9 G3 v1 J一棵树才给8毛钱的话,我说包树老板真是比周八皮还要扣~
9#
发表于 2006-4-5 00:04:00 | 只看该作者
# j7 G3 g. [' V5 }- [

9 n, u( c' Z5 w9 V- H% v7 M0 v" ]4 p0 q% r; @" L6 ^9 k1 j, A
关键是全文都没有能说明哪里存在"乱割"的现象吧?; K- Z" d. ^; z: [7 _, `7 s5 H
却把一些不沾边的"危害"强加到采脂行为中来,这个记者到底想说什么?3 i& n' n% H3 [6 ~. w3 f' ^
- |/ r& [4 M# O5 K
真是不懂装懂,哗众取宠!# z  h$ s( B  L" ~
10#
发表于 2006-4-5 00:49:00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大记者被人买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手机版|华讯行业网 ( 桂B2-20030027  

GMT+8, 2025-1-20 16:23 , Processed in 0.03498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